525心理健康日的由来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模糊,甚至有误解,不到了药物治疗的程度,就不承认自己存在心理障碍。
例如:大学新生的心理问题是适应性和与人沟通的问题,二、三年级学生则以情感人际关系和自我成长等问题为主,而毕业生主要是就业压力等问题。所以引导他们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自我调适能力更有意义。1992年,“世界心理健康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的,定在每年的10月10日。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随后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有关部门批准,确定5月25日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2004年,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 共同决定将 5月25日 定为 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
历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主题
2000年首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围绕主题,提出了口号:“我爱我,给心理一片晴空!”
2001年主题为“改善人际沟通能力”,口号是:“我爱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
2002年主题围绕“自我”方面展开,口号是:“我爱我,了解我自己。”
2003年活动针对“非典”,以危机干预为主题,口号是:“我爱我,危机、理性、成长。”
2004年主题围绕大学生的社会化、人际关系问题,口号是:“我爱我,走出心灵孤岛。”
2005年围绕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问题,主题是:“我爱我,放飞理想、规划人生。”
2006年主题:“我爱我,快乐自在我心,健康、自信的心理。”让我们尽情体验快乐的感觉!
2007年主题:人际交往与师生互助。口号为:“我爱我,用心交往,构建和谐。”
2008年主题:和谐心灵 绿色奥运
2009年主题:认同 关爱 超越
2010年主题:和谐心灵、健康成才
2011年主题:珍爱生命,责任同行
2012年主题:寻找我·拥抱我
2013年主题:大声说出你的爱
一、认识心理健康
人的心灵像一幅幅画卷。如果你拥有健康的心理,那么,你心灵的图画就像是欣欣向荣的花园,充满了鲜花绿草,生气勃勃。而不健康的心理,则像是荒芜的野地或干旱的沙漠,荒凉而没有生机。心理的健康会为你的生活带来幸福与活力。那么到底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也许你认为:我精神正常,没有胡言乱语,没有得什么神经病或精神病,这就是心理健康了吧!
我们都知道,如果仅仅没有头疼脑热,没有器官受伤,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已经非常健康了。一个身体完全健康的人应该有适当的体重、良好的睡眠,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其他传染病。心理健康也是这样,它不仅仅意味着没有心理上的障碍。
首先,心理健康意味着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能应付生活中的压力,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能够有成效的学习生活,能够与社会和谐共处。
其次,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
正如没有人能随时保持健康的身体,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处于健康的心理状态中。只有我们关注并呵护自己的心灵,它才能长期保持健康的状态。
事实上,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心理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
1.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长期处于压力下时,会比平时更容易生病。现代医学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会相互影响。各种各样的溃疡,往往与压力和焦虑有关;心血管的疾病,与我们常常处于敌意的情绪有关。难怪,我国古代名医华佗就曾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2.心理健康影响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当我们心情愉悦,被和谐友爱的气氛所包围时,思路会变得清晰,灵感也容易闪现。
3.心理健康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质量
你是否感觉自己的人生充满乐趣?你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当心理处于健康状态时,我们就不会被生活中随时可能出现的压力所困扰,我们就有能力完成社会要求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任务,我们也更有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拥有健康的心理,就像阳光照进了你的生活。
心理健康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着我们的学习,伴随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既然它如此重要,我们又怎么才知道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心理学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能够认识和接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
(一)悦纳自我
如果你有着天使般的面孔,有着过人的智慧,比周围的人身体更强健,比其他同学学习成绩更好,你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你可能很容易觉得自己不错,愿意接纳自己;但是,如果你相貌平平,学习新事物比别人慢,而且家境贫寒,你还喜欢自己吗?
真正悦纳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你能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积极地看待自己,那么你的心理健康就有了基础。因为,只有当你积极评价自我的时候,才能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带来幸福感;只有当你积极评价自我的时候,才不容易受到伤害,也才会更积极地评价他人.进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越是能积极地评价和接纳自己,他的焦虑和抑郁水平越低,生活的幸福感越高。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想象一下,假如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的生活将会怎样?你的心情将会怎样?
作为人,我们总是生活在与其他人的关系当中。这些人是我们的父母、师长、同学、朋友,或者是陌生人。他们中有人给了我们生命,有人传授我们知识,有人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提供支持。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其他人而独自生存。对人和动物的行为研究发现,没有群体合作,人类很难生存和繁衍。“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但有了与别人的交往,并不一定带给你幸福。与父母冲突频频,被同学排斥,没有好朋友„„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带给我们苦恼,甚至阻碍人的健康成长,人际关系是有好坏之分的。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和支持,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才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的镜子,心理健康的人,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共享成长的快乐。因此,人际关系良好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
(三)乐观积极的情绪
幸福,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如果一个人拥有许多财富.但是他每天都担心着别人会偷他的钱,每天都被焦虑、烦恼所困扰,你觉得他会幸福吗?有钱买不来欢乐,钱少也能幸福。乐观积极的情绪,才是幸福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心理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健康的心理状态不是说没有一点消极情绪,而是指大多数时候,我们都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不可能永远快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快乐。当我们面对困难或压力,感到担心、失望、焦虑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是我们如果一直沉溺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中,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了。因此,乐观积极的情绪,意味着我们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意味着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能乐观豁达,不灰心、不放弃。
(四)积极进取,充实生活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可以不工作不学习,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那该多幸福呀!果真如此吗?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如果我们可以在社会角色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那么我们也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就是幸福。一个工人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名教师可以向学生无私传递知识,一个妈妈能培养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这些都是人生的乐趣,也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那么你的社会角色是什么呢?作为一名学生,乐于学习,能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一定会让你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感到自己在不断或长和发展。所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悦纳自己,拥有乐观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能在掌乏和生活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些就是我们心理健康的标准。
任何人都难以完全或同时达到上述所有标准。不过,正如前面所说,心理健康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去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灵。
1997年8月,戴安娜王妃因车祸去世,很多人都为之伤感。这不仅仅因为她是一位王妃,更因为她有着美好的心灵。在成为王妃后的许多日子,她积极地投入到各种慈善事业中,亲切地接触和照顾贫困的、残疾的和患病的人,甚至是艾滋病人。她是一个接纳自己、关心他人,对社会有着积极贡献的人。但是,你可知道,她的童年经历了父母的离异,她自己也曾被“过食症”这种饮食障碍困扰过。但是,最终她走出了不健康的状态,她丰富的内心世界迸射出夺目的光芒。
戴安娜的人生告诉我们,不论我们的生活经历怎样,不论我们以前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我们都有可能走上心理健康的道路。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