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林修洲 审核 谢斌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名单,5118门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1559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其中,线上一流课程1875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728门,线下一流课程146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868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184门。
我校材料学院龚敏教授团队主讲的《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课程被成功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实现了学校国家级课程零的突破。这是材料学院继2019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后,在本科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从而实现了本科教育的“国家双一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精神,2019年10月2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分三年认定万门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一流课程注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的创新性、示范引领性和推广性。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材料学院的前身为上世纪70年代开办的腐蚀与防护本科专业,办学历史悠久,一直坚持和传承“腐蚀与防护”办学特色,高度重视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腐蚀与防护方面开设的系列课程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金属腐蚀理论与腐蚀控制》课程,作为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已有近40年的开课历史:2007年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2013年成为四川省精品在线共享课,2017年建成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2019年入选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此次被成功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是学校和学院长期坚持“以本为本”,高度重视本科教育,重视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体现。
材料学院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契机,按照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