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党委组织落实巡察整改情况
(一)提高思想认识,紧抓整改落实
学院党委自觉从思想深刻反思,深入查找在政治担当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上存在的偏差和落差,更加清醒认识到巡察整改落实的重大政治意义,更加具体认识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实践要求,更加坚定了坚决改、彻底改、改到位的信心和决心,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格的要求、最有利的举措抓整改,确保巡察整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二)认真研究问题,制定整改方案
收到巡察组反馈意见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以学院党委副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支部书记、各教研室(实验中心)、科研平台负责人为成员的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材料委〔2024〕1号 ),全面负责巡察整改工作。学院即刻召开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议,就整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经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研究,制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巡察整改方案台账》(以下简称《整改方案台账》)(附件1),按照《整改方案台账》进行了逐项整改,以巡察整改的实效推动学院事业发展。
(三)履行整改责任,压实整改任务
根据《整改方案台账》,针对4方面问题、11个主要问题、32条主要表现,领导班子成员主动认领问题、辨析问题、抓实责任,深入分析查找问题的根源,逐项制定整改落实的举措,把整改事项落实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具体责任人,明确了完成时限,要求不回避,立行立改、不敷衍,改出成效,确保一件一件落实、一条一条兑现。
(四)加强指导督导,确保整改实效
学院党委统领整改工作全局,不断强化对整改工作的督查指导。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坚持自觉带头,履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整改要求,学院巡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带领责任部门细研、细查,完善整改措施,对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办,凝聚起整改的强大合力,以上率下,聚焦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整改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有序推进。
二、整改落实情况
(一)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学校党委重要工作方面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针对未按照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安排开展学习。一是按上级党委要求,制定《中共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党员组织生活及教职工理论学习的通知》(材料委〔2024〕3号)文件;二是严格按照学习内容,已于2024年3月13日、4月7日、5月15日、6月20日、7月3日、8月28日、9月4日组织集体学习,并由党政办做好学习记录。
针对中心组学习形式单一。一是制定《中共四川轻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2024年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安排的意见》(材料委〔2024〕2号)文件,严格按规定要求完成;二是主动思考谋划,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读原著、交流探讨、党知识理论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分别于2024年1月10日、3月13日、4月15日、5月15日、6月19日、7月10日、8月28日通过观看视频、微党课形式等,深入开展中心组学习。
2.党委政治领导和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
针对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完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领导班子会前进行充分酝酿协商。2023年10月15日,组织“党风廉政建设暨“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专题学习会”,学习了《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材料委〔2023〕1号),要求全体成员准确把握“三重一大”事项及决策总体要求,明确“三重一大”决策的主要范围,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的基本程序和规则;二是制定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物品采购、入库、领用、报销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材料、易耗品、耐用品的管理,规范采购流程;三是已组织修订完善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川轻化材料〔2024〕19号)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奖励性绩效实施办法》(川轻化材料〔2024〕20号)已于2024年9月提交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并于2024年1月14日开始执行实施。
针对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存在短板。一是修订了《中共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调整学院领导工作分工的通知》(材料委〔2023〕5号),调整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分工,尤其在安全管理、学科建设、教研室建设、教授委员会管理、学术交流等工作的管理分工进行了重新调整,加强重点工作推进部署;二是深入教研室,广泛调研5次,专题研讨学院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修订学院相关文件,把教学基本考核工作量降至180分;三是加强党委对教授委员会的政治领导,已完善教授委员会工作章程,在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及科学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落实“产教融合”发展战略成效不明显。学院召开重点实验室建设会议5次,明确了实验室重组与建设规划,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四家单位达成合作重组实验室意向。加强“研学结合、产教融合、特色发展”战略,与中化蓝天等新能源龙头企业就建设产业学院达成初步意向、与中化集团氯碱事业部就联合实验室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针对贯彻落实学校“开放办学”理念,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滞后,学院国际交流宣传力度不够,参与度不高。一是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创新、开放、智慧、和谐”大学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国际化建设的步伐,出国读博4人,出国访学2人;新增巴基斯坦外籍教师1人;赴意大利升学深造1人;二是启动本硕留学生招生培养工作。组织学生参加“中德双学位留学项目”培训且有1人正学习德语准备出国;三是与国际学院对接推进留学生本硕招生工作,录用哈萨克斯坦学生(吉拉)1名。邀请波兰国家核能研究中心等国外专家做学术交流2人次。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到位
针对研究部署本科教育教学不够。一是落实班导师、学业导师制度,学术办为班导师和学业导师提供更多的学生学习基础数据(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数据),督促班导师、学业导师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并加强班导师和学业导师的考核评价。2023年10月-2024年6月,学院领导班子专题研究本科教育教学工作5次,召开教学专题全院教职工大会3次,每月召开学院教学工作例会,研究落实本科教育教学各项工作;2023年9月为2023级本科生配备了班导师(14个班配备班导师12人,均为各专业骨干教师),并先后两次召开班导师工作会,安排班导师到李白河校区值班、听课、走访寝室、与学生谈心谈话等;2023年10月为2022级本科生配置学业导师(每位学业导师指导10人左右);二是学术办每学期梳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包括绩点情况等),发给对应的班导师和学业导师,导师及时进行学业指导和帮扶,并将学业警示通知书快递到学生家里,2024年3月发出学业警示通知书85份;学术办加强对学业导师和班导师的考核,班导师每月至少听课一次,学业导师至少谈话一次;三是结合第二课堂毕业要求,出台学科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开辟全国高分子材料大赛、铸造大赛、3D打印大赛等学科竞赛新赛道,组织百余名学生积极参赛。
针对对专业认证工作重视不够,指标体系研究不深入,对上争取和对下压力传导不足,高分子材料专业连续两年未能通过认证。一是选派教研室骨干教师参加OBE培训,曾盛渠、陈星佑等老师参加了“2024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书材料准备与撰写策略拔高班”等;学院定期开展专业认证培训会议、教学工作例会和教研室活动等,深入研究专业认证指标体系变化,学习领会工程教育精神要义,全院教师工程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OBE教学资料(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报告等)撰写与存档更加规范;二是教学副院长加强专业认证的领导和推进工作,组织召开专业认证工作会3次,参加各专业的专业认证研讨会6次,指导各专业撰写专业认证申报书,2023年12月领导和组织材料专业完成2023年度状态保持与持续改进报备材料的上报工作;学术办及时发布专业认证相关文件和培训会议通知,并出台符合专业认证要求的教学档案归档工作文件和工作细则。
针对作为学校博士点建设重点单位,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数量和质量缺乏,教育部规划教材稀缺,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科学谋划,组织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得四川省首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标杆院(系)认定;材料腐蚀与防护虚拟教研室被学校推荐参评2023年度省级虚拟教研室;3项教改项目获得2023年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2项省级教改项目完成结题工作;二是《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第二版)成为教育部材料类教指委推荐教材,《腐蚀试验与监测》积极申报规划教材和产教融合示范教材(预计2024年7月申报);《材料科学基础》教材获得学校产教融合项目教材出版资助,正在积极编写;三是2023年《防腐蚀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被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材料科学基础》被学校推荐申报2023年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材料热工基础》被认定为2023年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组织各课程组加强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及多门校级一流课程与示范课程的建设工作。
针对落实“11258”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差距。一是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1258”本科人才培养实施细则》(川轻化材料〔2024〕8号),落实11258人才培养目标责任;二是多渠道开展留学宣传,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或国内交流。召开宣传动员会议2次,非金2020级一同学已赴意大利进修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三是启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留学生招生工作,已完成英文网站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等工作,落实来华留学生专业课程师资及辅导员,并提交招生计划(拟招收1个班20人的留学生);2024年6月完成1名哈萨克斯坦学生(吉拉)的面试考核工作,也将其录取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4级本科生。
针对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和教学研讨缺乏,教学创新不足。一是将教研室建设明确列入教学副院长工作职责。2023年12月调整了学院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将“教研室建设”新增为教学副院长分管工作,同时每位院领导联系一个教研室,双管齐下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二是有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探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重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及学习学校学院重要教学文件等。严格要求各教研室每学期教研活动安排进行挂网公开,学院4个教研室和1个实验中心的2023-2024-2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于2024年3月22日在学院官网上公开,明确教研活动主题,每月教研活动主题包括工程教育认证、教学研讨、同行听课评议、新开课试讲、教学质量工程申报以及学校学院重要教学文件学习研讨等,各教研室(实验中心)严格按照挂网公开的教研活动计划开展教研活动,2023-2024-2学期共开展教研活动36次,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得到显著提升;三是积极组织教师讲课比赛或教学创新大赛。2024年1月17日下发《材料学院关于组织举办2023年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通知》,并于2024年2月29日圆满举行了材料学院2023年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选拔出3位老师参加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并且拟将该讲课比赛恢复为一年一次的固定比赛(疫情前学院就有该讲课比赛,后因疫情中断),要求所有青年教师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学院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积极组织动员教师参加四川轻化工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选拔推荐6位青年教师参加学校2023年新进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讲课比赛。
4.科学研究缺乏系统谋划
针对研究谋划科研团队组建不够。一是邀请团队负责人参与人才引进面试环节,确保年轻教师加入科研团队。学院23年12月至今面试博士21人,均邀请团队负责人参加面试;二是学院正在制定实验室分配方案,已摸排实验室面积和团队实际情况并形成汇总表格,已制定实验室分配方案与科研考核政策。学院在4月份设备采购中对团队建设所需设备提供了优先支持;三是安排团队负责人和学科责任领导进行“传帮带”,已使多名博士教师达到副高评审条件,2023年1名教师晋升副教授、2名教师晋升教授。
针对科研任务未进行再分解。一是修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详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修订)》〔2024〕19号),分解科研任务,传导压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科研工作量考核办法》修订稿已征求各教研室教师意见;二是学院有组织开展科研,针对防腐、特种高分子、新能源、炭黑等方向组织年轻博士开展科研,促进年轻博士的成果产出。
针对科研成果支撑博士点建设有差距。一是积极组织学术会议,提升学术氛围。学院邀请原核工业部科技司技术处副处长耿占修来校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院研究生论坛2次;二是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培育中长期标志性成果。学院钟家春团队与中国中化氯碱事业部共建特种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计划未来四年到账经费800万元,实现校企合作新突破;三是积极引进学术带头人等高端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学院获2023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钟家春团队参与申报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
针对科研平台日常管理不到位。一是严格落实党委对科研平台涉及“三重一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从2024年3月起,学院科研平台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全部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和党委会讨论决定;二是学院科研平台聚焦学科发展重点方向,统筹科研平台资源合理分配,从实验室分配、经费使用、人员配额等多方面侧重学科发展重点方向;三是加强对科研平台基金项目的全过程规范,资源分配尽量科学合理;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开放基金从立项到结题全程按照科技厅、学校和实验室规章制度开展,评审过程公开公正。
5.意识形态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针对研究部署意识形态工作不到位。一是制定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1次专题会议,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的动态动向,梳理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积极有效处置问题,由党政办督促做好专题会议的召开和记录;4月7日下午,学院在汇东校区厚德楼218教室召开了全院教职工大会,就2024年意识形态、师德师风及规矩纪律教育相关工作进行总结部署;6月11日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集体研判意识形态风险,2024年上半年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二是充分发挥意识形态指挥棒作用,全面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督查,加强对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的管理,把意识形态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到干部使用、工作评价、责任追究上来。在研究生招生、人才引进、设备采购等重点环节,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纪委督查作用,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特种高分子材料研发团队出现的经济责任审计问题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将该结果运用到后期评优评奖中;
针对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隐患。制定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加强院团委对学生社团的监管。2024年5月30日制定文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办法》(材料〔2024〕9号),2024年上半年学院团委参与材料协会招募换届、经费使用等工作,指导协会开展第一届科普知识讲解暨石膏创作大赛,加强对学生社团意识形态的监管。
6.安全工作存在隐患
针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到位。一是学院实验室已建立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坚持每日巡查并做好记录,今年学院领导带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5次,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通报处理;二是对易燃物品混乱堆积的实验室进行专项整治。4月30日,学院安全领导小组针对实验室易燃物品混乱堆积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的实验室制定了整改时间表,要求实验室负责人严格按照整改时间表进行整改,如不能按期整改的实验室将进行收回处理;三是6月28日前,已完成实验室安全责任书的签订。8月30日前,完成所有气瓶清查并形成台账,9月1日起所有实验室气瓶按学院最新管理规范执行日常管理。现实验室安全工作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实验室安全工作相关文件执行。
针对学生安全教育效果有待提升。一是学院安排辅导员每月开展安全教育专题班会,6月12日学院开展消防安全演练、安全知识教育。学院组织学生100%完成国家安全知识竞赛并在国家安全知识正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是每学期对全院学生开展安全排查,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全院学生的个人、宿舍、出行等方面进行排查,并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每间寝室签订《寝室安全承诺书》,对违规学生进行内部文件处理,学工办专人负责,学生寝室违规情况明显好转。重点实验室已开展实验室应急疏散演练。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方面
1.党委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针对专题研究部署少,抓实全面从严治党“三个同步”不到位,全面从严治党存在“宽松软”现象,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职不到位,讲廉政党课工作开展不足。一是严格落实《四川轻化工大学全面从严治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清单管理制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加强党内监督责任清单(试行)》文件精神,制定了《中共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在全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材料委〔2024〕4号),并按照方案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二是2023年11月8日,组织学院教师党员赴自贡市廉政教育中心,开展“增强精神之‘钙’,走好廉洁之‘路’”专题教育活动,加强学院教师对廉洁教育的认识和培养清廉意识,构建清风气正的育人环境。三是2024年4月15日,学院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并传达部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四是2024年5月8日,组织党员干部赴自贡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筑牢拒腐防变防线。截至目前,班子成员已累计讲廉政党课7人次。
2.纪委监督责任履行不够
针对纪委委员对问题教职工关心和帮助不足。一是每学期通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违纪违法案例剖析等方式对全院教职工至少开展1次警示教育活动。5月组织全院教职工赴自贡监狱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6月材料学院党委组织党员在汇东校区第二实验楼4086会议室观看警示教育专题片;二是关心有问题的教职工,开展普通教职工谈心谈话6人,与特种高分子材料研发团队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1次;
针对根据《清单》作风建设监督检查不足。一是成立校属纪委委员和党支部纪检委员督导督查工作组,持续加强党员组织生活督导督查工作、重要节假日作风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等,形成检查台账。校属纪委委员和党支部纪检委员联合开展组织生活检查4次,各支部均能按照组织部要求高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二是制定纪委〔2024〕1号文件《关于做好2024年春节期间纠“四风”树新风工作的通知》和〔2024〕2号文件《关于做好五一、端午节日期间纠“四风”树新风工作的通知》,加强对节假日的监督检查工作,未发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和收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信访举报。
(三)关于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面
1.领导班子建设不足
针对班子缺乏斗争精神,存在好人主义。一是制定实验室配置方案,优先支持学院重点科研方向和优势科研团队。6月底前已经完成实验室实际配置调研工作,培养特种高分子材料团队、聚酰亚胺优势科研团队;二是修订完善学院绩效考核办法,细化奖惩措施,7月15日前完成学院绩效考核初稿拟定工作;9月13日已完成学院绩效考核最终版本修订,并通过学院教职工大会表决。
针对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一是将科研平台等重要事项纳入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决策范围,加强纪委对科研平台的日常监管;二是严格规范党委会、党政联席会会议流程,提高学院决策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由科研平台提出制定的学院危化品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采购实施细则已通过学院党委会研究通过。严格落实回避制度,已做好决策过程记录。24年至今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各20余次。
2.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不够
针对教研室主任队伍稳定性不够。一是修订完善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将教研室主任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量考评,减免300教学工作量、认定教学积分外,将增加教研室主任对本教研室教师人才引进及评优评奖等方面监督管理权重;二是支持教研室主任及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教育教学等会议,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如2023年12月7日,高分子教研室主任曾盛渠组织教师开展了“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主题的教研活动;2024年4月25日-28日,金防教研室主任陈琳参加“基层教学组织创新发展与虚拟教研室深化建设交流研讨会”。
针对教研室主任选拔任用程序不规范。认真执行《关于规范学院教学系、中心主任(副主任)选任流程的通知》文件,已按文件要求规范存档教研室主任选拔资料。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不够。一是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引进条件暂行规定》(川轻化材料〔2023〕4号),在博士人才引进面试环节,除党政班子参加外,增加教研室主任、课题组负责人,严把人才引进入口关,明确入职后的工作纪律和要求;二是已修订完善学院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团队建设要求,凝聚核心,精准施策,有序落实有组织的科研,保障人才队伍健康稳定发展。23年12月至今已面试博士21人,新入职9人,待办理入职4人。已组织引导新进博士进入科研团队发展,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博士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副高评审条件或评上副高职称。
3.基层党组织建设不严
针对组织生活会严肃性不够,专题组织生活开展不深刻。一是严格落实组织生活请假制度,对不能参加组织生活的同志,要求书面向党组织请假,从3月-6月,共收到学院7个师生支部84张书面请假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纪委监督力度,成立校属纪委委员和党支部纪检委员督导督查工作组,持续加强党员组织生活监督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要求党支部进行限期整改,将整改成效纳入年度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结果。校属纪委委员和党支部纪检委员联合开展组织生活检查4次,各支部均能按照组织部要求高质量开好组织生活;三是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联系党支部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7月4日召开巡察整改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进行严肃批评与自我批评,共提出批评意见42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理论学习
一是切实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认真开展好学院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和党支部学习,确保学习入脑入心、学懂弄通,指导工作。二是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学以致用。用创新理论指导学院工作,做到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二)树牢“四个意识”,做到对党忠诚
增强政治意识,面对百年之未有之大变局,要站稳立场,明确政治方向。增强大局意识,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增强核心意识,要做到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围绕核心,行动上维护核心。增强看齐意识,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三)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梳理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直面困难矛盾,积极作为,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履职尽责。工作部署后要紧盯问题,跟踪问效,制定完善制度,强化压力传导,开展好工作例会,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确保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四)持续改进作风,构建风清气正氛围
领导干部要带头身体力行转变工作作风,带着学院实际问题学理论,以创新理论指导学院工作,杜绝学用脱节。以师生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作为,认真落实,力求实效。清正廉洁,秉公用权,服务师生,促进工作上台阶。
开展民主生活会,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与我批评,是清除党员体内各种政治灰尘的有力武器。2024年领导班子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学院工作再上新台阶。
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对巡察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向我们反映。联系方式:电话0813-5505266,邮政信箱: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汇兴路519号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邮编643000。
中共四川轻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2024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