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4人,其中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25人,拥有教育部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四川省材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委、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人才、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盐都百千万英才等专家20余人。2023年,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二、培养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硕)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材料学科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材料的成分、结构、工艺和性能的内在关系及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行业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政治立场坚定、德才兼备、创新能力强,能够独立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专硕)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和行业工程实际,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掌握材料与化工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材料与化工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材料与化工行业领域具备承担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实施、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特色研究方向
学院面向能源化工、核电、军工装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种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对材料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重大需求,聚焦极端服役环境下耐蚀先进材料、智能腐蚀控制技术、防腐蚀工程应用等研究领域,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油气管道外防腐控制技术,应用于西气东输、中缅油气管道等工程;研制的聚酰亚胺泡沫材料,实现了国产大船隔热阻燃性能升级;开发的高强韧耐辐射焊接材料,应用于秦山、阳江等核电站。建有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协会一等奖6项。
学院建有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特种炭石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拥有总价值超6000万元的各类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到位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获得省、市科技成果奖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0余件,制(修)订国家及行业标准20余项,编写教材与讲义19部,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0余项,被四川省科技厅授予省级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平台。
学院建有材料腐蚀与防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特种炭石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企平台,如与中国中化氯碱事业部共建“特种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等校企平台、与川化集团共建“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等。
五、就业情况
近三年,学院毕业研究生113人,就业率100%,就业去向包括读博深造、选调生、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等,主要行业为教育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主要职业为教学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服务于成都、宜宾、绵阳和自贡等城市;主要就业单位有成飞、国家电网、中芯国际、东方电气、药明康德、赣锋锂业、京东方等企业翘楚。近三年,学院共有15人去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读博深造。